Animoca Research 在上月发布了一份详尽的 IoTeX 项目研究报告,深入探讨 IoTeX在 Real-World AI 领域的开源生态构建,现分享中文版给中文社区读者参考。
作者:
Wenshuang Guo、Ming Ruan
原文链接:
https://research.animocabrands.com/post/cmff8yg34h0gd07mmb05byeb6
摘要
-
Real-World AI 市场将成为推动企业级与消费级 AI 采用的关键力量。预计到 2030 年,企业级 AI 市场规模将达到 4,500 亿美元,主要面向制造、物流、医疗、能源和金融等行业;消费级 AI 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 6,744.9 亿美元。
-
IoTeX 是一个模块化的 L1 区块链与中间件平台,旨在连接多样化的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现实世界数据源,并将这些数据安全地传递至 AI 模型与应用。通过支持设备、人类、去中心化应用(dApps)与 AI 智能体之间的 安全、可扩展且注重隐私的交互机制,IoTeX 正在构建一个 去中心化的智能经济体系。
-
IoTeX 的核心竞争力来自其三层 Real-World AI 技术栈结构:
-
数据接入层:连接多种中心化与去中心化数据源(如APIs、模块化 DePIN 基础设施);
-
数据验证与处理层:用于数据聚合、格式化、索引与验证(由 Quicksilver 驱动);
-
自适应 AI 核心层:支持特定领域与基础模型的训练,以及 AI 推理与应用(由 Realm 提供)。
-
-
IoTeX 起源于自研的物联网(IoT)设备,如今已发展出一个包含 50+ DePIN 项目、覆盖 95.8 万台智能设备的网络。随着 Quicksilver 与 Realm 的正式发布,IoTeX 将进一步拓展至高速增长的 Real-World AI 生态领域。
-
平台原生代币 IOTX 支撑整个生态的交易、质押与治理功能。项目近期已扩大其在美国机构市场的布局,以提升代币的可获得性与流动性。
引言
DePIN(去中心化物理基础设施网络,Decentralized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Networks)正迅速成为加密行业中最具增长潜力的板块之一。其应用潜力横跨物联网(IoT)、云计算、物流等多个关键领域。通过区块链技术,DePIN以去中心化的方式众包来自个人与社区的资源——包括硬件、算力、人力与专业知识,从而有效解决了传统基础设施体系中高成本、低透明度以及中心化信任依赖等核心问题。
在 DePIN 模式下,透明性、可信性与公平访问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三大支柱。这些特征让用户能够使用真正去中心化、由用户自主拥有并掌控的基础设施替代方案,从而实现资源的重新分配与价值共享。
自2021年 DePIN 概念首次兴起并引发市场热潮以来,该领域经历了冷静期与重塑期。到2024年,DePIN重新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整体市值一度突破 400 亿美元。2025 年,尽管市场整体进入潜伏期,但底层生态力量正在重新积聚,新的增长势能正在酝酿之中。
DePIN 主要赛道市值概览
下方图表展示了DePIN不同细分赛道,包括存储(Storage)、物联网(IoT)、VPN 等在不同时期的市值规模与市场占比变化趋势。
全新范式:当 Real-World AI 遇上 DePIN
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进程中,一场全新的范式转变正在发生。与传统 AI 不同,Real-World AI 的核心特征在于:其模型与应用自底层架构之初,便被设计为能够直接接收、处理、学习并推理来自物理世界与运行系统的实时、多模态、且可加密验证的数据流。其中,物理智能(Physical Intelligence)是Real-World AI的重要分支,专注于“具身智能”(Embodied Intelligence),即能够与物理环境进行动态交互的智能体。典型应用包括机器人技术、自动化系统及物联网网络。
通过物理传感器或通用 IoT 设备捕获和处理环境数据,人类每天已产生超过10亿GB的实时数据。预计到 2025 年底,全球具备 IoT 功能的设备数量将达到 420 亿台,而随之增长的将是前所未有的数据体量与数据价值。在此背景下,使 AI 能够高效处理来自物理世界实时数据的现实数据分析(Real-World Analytics)领域正迅速崛起。预计该领域的市场规模将在 2025 年 达到 447 亿美元,并将在 2032 年 增长至约 2,210 亿美元,在 2024 至 2032 年 间实现 25.92% 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
Real-World AI 市场被广泛认为将成为未来推动企业级与消费级 AI 应用的核心增长引擎。预计到 2030 年,企业级 AI 市场规模将达到 4,500 亿美元,覆盖制造、物流、医疗、能源与金融等关键行业;而消费级 AI 市场规模则有望达到 6,744.9 亿美元。
然而,AI 的技术能力与现实世界的数据需求之间,仍存在明显的脱节。以机器人与 AIoT 系统为例,模型需要具备“高信号”数据输入——即及时、标注完善、完整的数据,才能在复杂动态的工业环境中实现精确感知与快速响应。一旦缺乏这样的数据支撑,AI 在现实场景中的准确性与稳定性都会显著下降。
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
- 系统集成复杂:硬件、固件与软件组件间的协调难度大,难以实现无缝连接;
- 数据可信不足:缺乏有效的真实性与完整性验证机制,导致信任风险;
- 基础设施受限:可扩展性不足,难以在保持互操作性的同时应对指数级增长的数据与算力需求。
要实现这一变革,区块链技术的引入至关重要。它能协调全球物理资源,将链下设备安全地连接至链上系统,为物理智能提供可信、高效的支撑。
作为一个模块化 L1 区块链平台,IoTeX针对上述挑战构建了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 通过灵活的技术栈支持多源数据整合;
- 借助ioID实现身份管理与数据可验证性;
- 采用高吞吐量与可扩展协议提供稳健的基础设施支持。
截至 2025 年,IoTeX 已支持超过 50 个 DePIN 项目,持续加速物理智能与区块链的深度融合,并具备进入数万亿美元级全球新兴市场的潜力。
IoTeX:通向 Real-World AI 的开源生态系统
IoTeX 成立于 2017 年,最初定位为一个专注隐私保护的物联网(IoT)区块链平台。多年来,IoTeX 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关键阶段:
-
第一阶段(2018–2021)IoTeX 构建了一个由 200 位全球代表节点共同运行的 EVM 兼容 Layer 1 区块链网络,并推出了多项核心生态基础设施,包括 ioPay 钱包、ioTube 跨链桥、mimo DEX以及面向 DePIN 的专用浏览器与工具套件,为去中心化物理世界的连接奠定了坚实基础。
-
第二阶段(2022–2024)IoTeX的战略重点转向去中心化物理基础设施网络(DePIN)的模块化底层架构建设,并逐步确立其作为 DePIN 行业底层操作系统(Base Layer)的地位:如同 Linux 之于计算世界,IoTeX 正成为物理世界智能的核心底座。
-
第三阶段(2025 及以后)IoTeX推出IoTeX 3.0,以支持一个开放、可信、可扩展的 Real-World AI 生态系统。它作为 AI 智能体(AI Agents)在现实世界中的信任层与数据基础层,为全球生态提供安全、透明且可验证的数据支撑。
这一开放生态由 IoTeX 自主研发的Real-World AI 技术驱动,其架构中的每个组件均为特定目标而设计,确保生态系统的高效开发、可扩展性、信任保障与跨域互操作性。
Real-World AI 技术栈
简而言之,Real-World AI 技术栈由三大核心层构成:数据接入层(Data Ingestion Layer)、数据验证与处理层(Data Verification & Processing Layer)、以及自适应 AI 核心层(Adaptive AI Core Layer)。通过引入 DIMs (DePIN Infrastructure Modules),这三层协同运作,形成一条高效、可信且持续的数据通路,确保来自现实世界的多源数据能够安全、顺畅地接入 AI 模型与应用,为 Real-World AI 的智能演化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数据接入层 Data Ingestion Layer
数据接入层旨在构建现实世界与 AI 系统之间的高效数据桥梁,连接多样化的数据源——包括中心化数据源(如传统 Web2 API)与去中心化数据源(如链上数据、DePIN 网络等),以满足不同 AI 开发者与应用场景的需求。
在获取 Web2 服务与区块链数据时,可依托现有 API;而要连接多样化的 DePIN 网络,则依靠 IoTeX 多年来持续打造的模块化 DePIN 基础设施。
该基础设施由三个关键子层组成:
-
物理设备子层(Physical Device Sublayer)通过 ioConnect 与 ioID 等组件,实现设备的身份验证与安全通信,确保硬件抽象层与连接过程的可信与稳定。
-
DePIN 基础设施模块子层(DIMs,DePIN Infrastructure Modules)负责链下数据处理与验证。通过 W3bstream 实现可信的链下计算与数据流转,并借助 ioID 实现多方间的安全数据共享。
-
区块链子层(Blockchain Sublayer)作为整个系统的信任锚与结算层,在链上确保持久的设备身份验证,并通过MSP维护网络完整性与全局可信性。
总体而言,IoTeX 构建了一套完整且模块化的 DePIN 基础设施体系,在兼顾隐私保护、可扩展性与可信计算的区块链环境中,实现了IoT设备、现实世界数据、链下计算与链上信任结算的无缝融合。
a. 物理设备子层(硬件抽象与连接)
物理设备子层负责为设备提供接入准备与安全连接能力,是 IoTeX 现实世界数据体系的起点。核心组件 ioConnect 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它帮助各类物理设备(如温度传感器、摄像头等)快速、安全地接入网络。
通过 ioConnect ,设备能够:
-
自动生成唯一身份 ID;
-
简化硬件部署与配置流程;
-
在无需依赖中心化系统的前提下,与其他设备实现安全通信。
另一核心组件 ioID 则是整个架构的信任基石,贯穿所有层级。作为 IoTeX 链上的统一注册系统,ioID 为每台设备分配唯一的数字身份,并在区块链上完成注册,从而确立设备在网络中的可信存在。
注册完成后,系统会为设备生成一个与身份绑定的可编程智能钱包,用于采集并签署带有可验证凭证的数据,以此为 AI 系统 和 DePIN 协议提供安全、可信的输入。设备所有者可通过支付 IOTX 代币完成注册,并获得名为 ioID NFT 的数字证书。该证书不仅证明设备的所有权,还能将设备与钱包安全绑定,确保设备在 IoTeX 生态系统中得到正式认证并具备可操作性。
b. DePIN 基础设施模块子层(DIM,链下处理与验证)
DePIN 基础设施模块子层(DIM 层)是连接物理世界与区块链信任层的关键中间层,主要负责设备数据的链下处理与验证。其核心组件 W3bstream 用于接收并处理来自各类设备的数据(例如传感器的温度读数),并在链下执行数据准确性与合规性验证——如检测温度是否超过安全阈值、数据是否完整可信等。该模块运行在安全计算环境中,如 AWS Nitro,以保证验证过程的机密性与完整性。验证完成后,系统会生成验证证明,并将结果以高速、安全的方式提交至区块链,进行最终确认与记录,实现链上信任与链下效率的平衡。
此外,本层中的 ioID 负责实现设备与系统间的链下安全数据共享。通过为每个设备分配的数字身份,ioID 确保通信过程加密、安全且可验证,使设备能够在链下环境中与其他设备或系统进行可信的数据交换。
c. 区块链子层(信任锚与结算层)
IoTeX 区块链层是一个兼容 EVM 的 Layer 1公链,专为安全、可扩展的物联网 IoT 与 Real-World AI 应用而设计。该层确保所有操作均在 IoTeX 主链上实现安全、可信与最终确认(Finality)。IoTeX 采用独特的 Roll-DPoS(随机委托权益证明,Randomized Delegated Proof-of-Stake)共识机制,通过随机选举共识节点出块,实现约 5 秒的快速最终确认 ,每秒可处理超过 1,000 笔交易(TPS)。自 2019 年主网上线以来,IoTeX 始终保持零宕机,为全球去中心化物联网生态提供了高可靠性与高可用性的链上信任基础。
模块化安全池(MSP, Modular Security Pool)在该层中发挥着核心作用,用于确保链下活动(如 W3bstream 执行的数据验证)保持可信。MSP 通过质押的 IOTX 代币提供安全担保机制,同时允许质押者通过维护网络完整性获得奖励,形成安全与激励并重的信任闭环。
本层中的 ioID 负责将设备的数字身份注册并存储到链上,以确认证书中的设备所有权与网络角色。注册完成后,设备正式在链上备案;此过程中,会有部分 IOTX 代币被销毁,以维持系统的经济平衡与长期稳定。此外,借助 ioDDK,项目方可创建专属的Rollup 区块链(L2),与 IoTeX 主链相连并共享其安全性,所有来自 L2 的交易最终都将在主链L1上完成结算,实现多层协同的可信扩展架构。
在生态治理方面,Marshall DAO 负责监督 IOTX 奖励分配与生态资金使用,以推动 IoTeX 网络的可持续增长。通过 链上锁仓投票治理模型(Vote-Escrow Governance Model),社区成员与持币者可提交并投票表决提案,涵盖 DePIN 项目资助、公共产品补贴、以及网络工具开发等关键建设方向,确保生态治理的去中心化、透明性与长期可持续性。
数据验证与处理层 Data Verification & Processing Layer
数据验证与处理层承担着将原始数据转化为可信、高质量智能数据的核心任务。其主要功能包括数据聚合、格式化、索引以及(可选的)加密验证,旨在让收集到的多源数据能够直接用于AI模型训练和AI应用调用。该层由 Quicksilver 驱动——一个开源、模块化的创新技术框架,用于构建能够与多种现实世界数据源交互的AI智能体(AI Agents)与AI应用。在该架构中,中央调度器(Central Orchestrator)负责查询路由(Query Routing)、并通过零知识证明(ZK Proofs) 实现数据验证与索引;同时,系统通过 API 接口提供实时数据访问、交易执行与流数据操作等能力,实现跨系统、跨领域的数据可信流动。
自 IoTeX 3.0 阶段推出以来,Quicksilver 已成为连接现实世界与智能系统的核心引擎,使去中心化传感器网络汇聚为AI的“感官系统” ——让 AI 能够以实时、上下文感知的方式理解世界、响应世界。
自适应 AI 核心层 Adaptive AI Core Layer
自适应 AI 核心层构建于创新概念 Realm 之上。Realm 是一个面向特定领域的模块化知识库,专为行业级AI生态系统设计,旨在为 Real-World AI 提供可扩展、智能化的认知基础。该层通过聚合来自 DePIN 设备、AI 智能体(AI Agents) 与人类贡献者的实时数据,将其转化为结构化的向量嵌入(Structured Embeddings),为 AI 模型提供持续学习(Continuous Learning)与语义推理(Semantic Reasoning)的核心支撑。
Realm 支持大语言模型(LLM)的查询与微调,可广泛应用于上下文推理、历史分析和预测等场景,尤其适用于机器人、基础设施、能源、交通等行业的智能决策系统。通过将收集的数据划分为不同的 “领域(Realms)”,AI 开发者不仅能够构建针对特定行业的专属领域 AI 模型与应用,还可通过融合多个领域的知识库,打造更具泛化能力与认知深度的基础模型。
随着多元数据源(如Web2 API、链上数据、DePIN 网络等)的快速扩展与开放可用,这些真实世界数据将成为驱动 AI 模型与应用智能跃升的关键引擎,推动下一代 Real-World AI 持续演进、融合与突破。
市场战略 Go-to-Market
在发展初期,IoTeX 的市场战略聚焦于打造原生区块链硬件设备,以展示其从安全硬件到底层链集成(End-to-End Integration)的完整能力。这些设备在设计阶段即内嵌 ioID,确保在出厂时便具备可验证的身份认证与隐私保护机制,从源头建立设备的可信基础。
在取得初步成果后,IoTeX 进一步将生态版图拓展至第三方 DePIN 项目,构建了一个由多样化物联网设备与现实世界数据共同驱动的开放网络。通过提供模块化 DePIN 基础设施与链下处理模块,IoTeX 有效降低了开发门槛,极大地简化了部署流程,并加速了生态合作与实际应用落地。如今,IoTeX 已与多个领先的 DePIN 项目及传统 Web2 数据 API 深度集成,让实时的现实世界数据能够被新一代 AI 模型与应用直接访问与调用,为 Real-World AI 的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座与基础设施支撑。
IoTeX 自主研发的物联网设备
IoTeX 自主研发并推出了两款创新型物联网设备:Pebble Tracker 与 Ucam 。用户可通过 MachineFi Portal 完成设备连接与注册,并可在 MachineFi 平台与 IoTeX Hub 上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表现及交互记录,体验从设备到区块链的端到端可信数据流转。
Pebble Tracker
Pebble Tracker 是一款智能资产追踪设备,可通过多种高精度传感器采集现实世界数据,包括GPS坐标、温度、运动信息等。设备内置安全芯片(类似于硬件钱包的安全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密签名,并将哈希结果写入 IoTeX 区块链,形成一份可验证的链上记录——即数据的“链上出生证”。这一机制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可追溯性,使任何人都能独立验证数据来源。
Ucam
Ucam 是一款由 IoTeX 开发、基于ioID身份系统构建的隐私型家庭安全摄像头。它通过端到端加密(End-to-End Encryption)保护视频内容,只有设备所有者持有的私钥才能解密和观看影像。IoTeX 区块链负责设备注册、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用户可通过密钥授权的方式,将视频安全共享给受信任方。这种去中心化的访问机制有效防止第三方或服务商的未授权访问,为智能家居场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隐私与安全保障。
DePIN 生态系统
IoTeX 的生态体系呈现出高度多样化,覆盖多个关键领域,包括人工智能AI (Nubila Network)、无线连接 (Drop Wireless)、传感器应用 (IoTeX Pebble)、环境数据采集 (enviroBLOQ,用于气象监测)、健康监测 (HealthBlocks),以及 IoTeX 自主研发的硬件设备,Pebble Tracker 与 Ucam。
此外,IoTeX 还与 GEODNET 和 Nubila 建立了深度合作,将其物联网设备 GEO-PULSE 与 ioID 系统集成,实现链上设备身份认证;并通过 W3bstream 引入零知识证明(ZK Proofs)机制,确保机器身份可验证、数据上传安全可信。
为进一步拓展设备与数据生态,IoTeX 于 2025 年第一季度推出 Quicksilver —— 一个开源框架,旨在将大型语言模型(LLMs)与 DePIN 网络深度融合,推动面向现实世界的高级 AI Agents 研发。同时,Realm 作为 Real-World AI 的语义记忆与上下文引擎,为 AI 提供持续学习、环境理解与智能推理的基础能力。
截至 2025 年 8 月,据 DePINscan 数据显示,IoTeX 链上共有 958,271 台活跃设备 ,来自 13 个项目 (其中 12 个为独立生态项目) 。这些智能设备覆盖多个行业场景,持续生成高价值的现实世界数据,为构建更具适应性、可信度与现实影响力的新一代 AI 模型与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数据供应与基础设施。
竞争格局展望
随着 DePIN 赛道的快速发展,IoTeX 所处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专注于 DePIN 的 L1 区块链项目(如采用DAG 架构的 IOTA)在通用物联网数据服务领域与 IoTeX 构成直接竞争。此外,Helium 和 Aethir 等专为特定场景打造的 DePIN 应用链(Appchains),通过提供垂直整合、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也在蚕食细分市场份额。与此同时,通用型公链如 Solana 也积极拥抱 DePIN 社区,借助其强大的开发生态和跨链互操作性,进一步拓展其在该领域的影响力。
尽管竞争加剧,IoTeX 依然凭借其核心优势在市场中稳固立足。作为原生 L1 区块链,IoTeX 从底层架构起即面向 IoT 应用进行优化,相较之下,Solana 等通用链则缺乏此类垂直专注。IoTeX 所采用的 Roll-DPoS 共识机制在交易终局性方面优于 IOTA,同时,其模块化设计和端到端生态整合能力,使其在服务泛 IoT 场景方面更具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明显优于某些为特定功能定制的应用链。
更重要的是,IoTeX 正在战略性转向“Real-World AI”方向,致力于打通物理世界与人工智能之间的数据壁垒,提供实时、可验证的数据流,支持 AI 模型的训练与推理。这一独特定位有望进一步拉开与其他 DePIN 项目的差距,成为物联网与 AI 融合趋势下的重要推动者。
商业模式
IoTeX 的核心定位是一套去中心化的技术与生态体系,致力于将物理世界中的设备(如物联网传感器、摄像头、机器人等)与区块链深度连接,构建可信的数据基础设施。其商业模式主要建立在三大收入支柱之上:设备销售、流动性枢纽(Liquidity Hub)以及 Layer 1 基础设施服务。
-
设备销售:物理数据的原生入口 IoTeX 通过销售如 Ucam 摄像头和各类 IoT 传感器等硬件设备,获得直接营收。这些设备不仅是产品本身,更是整个 DePIN 数据闭环的起点,承担数据采集、上链与共享的核心角色,为 DePIN 网络提供可验证的物理世界数据源。
-
流动性枢纽:打通多链资产流转通道IoTeX 构建的 Liquidity Hub 能够连接以太坊(Ethereum)、币安智能链(BSC)等主流区块链网络,为 DePIN 项目提供跨链资产交换和流动性支持,有效缓解 DePIN 应用在多链环境中的代币流动性瓶颈,提升整个生态的可用性和资本效率。
-
Layer 1 服务:模块化基础设施与数据变现作为原生 Layer 1 区块链,IoTeX 提供模块化、可组合的 DePIN 基础设施服务,覆盖节点网络、数据协议、安全机制等关键组件,助力开发者快速构建 AI 与 DePIN 应用。同时,IoTeX 正在推动真实世界数据的标准化与资产化,支持 AI 模型的训练与推理,为 AI 与 DePIN 应用场景创造可持续的数据变现机制。
随着 Quicksilver 和 Realm 的推出,IoTeX 正在构建更具可持续性与可扩展性的数据收入模型,聚焦于链上可信数据的采集、处理与商业化流通。
1、数据变现(Data Monetization)
IoTeX 生态中的 ioID 注册设备可产生可验证数据,这些数据可经由 Quicksilver 进行链上处理,并最终存储至 Realm 数据空间中。数据贡献方(如 DePIN 网络运营者)可获得激励回报,而数据使用方(如 AI 模型提供者)则需支付查询或调用费用。IoTeX 平台可从中提取协议收益份额,其商业模式与 NodeOps 类似。
此外,IoTeX 正在探索设立 “DePIN + AI 资产储备池(Assets Reserve)”,集中部分费用形成资金池,用于生态激励、开发资助,从而为收入体系引入稳定性和抗周期能力。
典型场景包括:
-
物联网智能设备智能家居产品(如智能恒温器、安全摄像头等)在运行过程中会生成大量与使用行为和家庭安全相关的数据。这些数据将被上链存储,确保其完整性与不可篡改性。通过特定 DePIN 产品,用户不仅能实现数据自主控制,还可启用预测性维护和安全共享功能,释放数据价值。
-
无人机数据采集配备物联网传感器的无人机可实时采集高精度地理与环境数据,并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链上记录。这些数据可应用于实时路径优化、避障策略设计、三维地形建模等关键场景,为 AI 系统提供高质量训练素材。
2、智能体经济模型(Agent Economy)
Quicksilver 已成为支持“智能体即服务(Agent-as-a-Service)”的新基础设施,其查询流量本身便可形成显著的手续费收入。目前已有客户基于其 API 接口支付费用使用服务。Realm 所提供的嵌入式向量能力则支持 AI 模型实现预测性任务,并可通过订阅制或按次计费方式进行变现,建立可持续的 AI 服务供给模式。
代表性智能体应用包括:
-
实时监测智能体此类智能体通过 Quicksilver 定期访问物联网实时数据(如空气质量指标、DIMO 网络中车辆的运行数据),结合 Realm 的向量表示进行异常检测。用户可按需订阅,获取诸如空气污染激增、车队异常行为等实时告警,广泛适用于城市治理与智能交通场景。
-
气候分析智能体聚焦气候与环境主题,该智能体通过调用天气现状、预测与空气质量等数据源,并结合 Realm 的嵌入表示训练预测模型,用于提前预警极端气象事件。此类智能体服务可通过订阅提供给保险公司、应急管理机构等高敏感度用户,有效提升其风险评估与响应效率。
链上性能
IoTeX 主网具备 2,000 TPS(每秒交易笔数)的处理能力,已安全处理数百万笔链上交易,迄今为止零安全事故。
截至 2025 年 8 月底,IoTeX Layer 1 主链的总锁仓价值(TVL)已达到 1,630 万美元,有 35.5 亿枚 IOTX 代币参与质押,占总代币供应量的 37.8%。
网络活跃度方面,截至2025年8月底共有:
- 737,565 个链上账户
- 12,091 个已注册的 ioID 身份标识
- 13,978 个已部署智能合约
- 130 个正在运行的去中心化应用
代币经济模型
IOTX 是 IoTeX 自 2018 年起部署于其 Layer 1 区块链的原生代币,并将随着 IoTeX 3.0 的推进持续演化。在原本设定的 100 亿枚代币总量上限下,IOTX 已多次进行代币销毁,目前的流通总量已降至 94.4 亿枚。
在 DePIN 生态系统中,IOTX发挥着多重功能,支持区块链的运行并保障多个关键用例的安全与激励,包括:
2025 年,IoTeX 重点拓展美国市场,与多家主要机构和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包括 Grayscale、Coinbase、Kraken、Robinhood、PayPal 和 Venmo,以提升 IOTX 代币的可获得性,并推动更广泛的生态系统发展。
未来展望
随着物联网(IoT)设备数量激增以及可验证数据量的快速增长,IoTeX 正凭借其模块化的 DePIN 基础设施与面向现实世界的 AI 技术栈,全面覆盖数据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逐步成为开发者构建 DePIN 与 AI 项目的核心底座。这些项目致力于连接现实数据与由 AI 驱动的自主系统,为现实与智能世界搭建桥梁。
由 Quicksilver 系统驱动的智能体(Agent)架构正重塑生态格局——它支持实时数据查询,并结合 Realm 嵌入向量技术实现预测型 AI。这些能力通过订阅或按次计费方式实现商业化,推动形成强大的“Agent 经济”。与此同时,数据变现模式也持续完善。来自 ioID 注册设备的经过验证的数据,能够通过 Quicksilver 进行处理并存储于 Realm 中,实现链上可信存证。数据贡献者(如设备运营方)可获得激励,而数据消费者则需支付费用。IoTeX 可从中提取协议分成,并通过拟议的“DePIN + AI 资产储备池”机制,为生态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收益来源。未来增长的关键还在于:战略合作的深化、生态基金的支持,以及不断壮大的开发者社区所带来的持续创新与协同效应。
总体而言,IoTeX 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增长,将取决于其吸引并维持大量活跃 DePIN 项目的能力,以及在新兴的 Agent 经济中,高效撮合数据供需双方的能力。关键衡量指标包括:链上交易活跃度,ioID 注册总量,接入设备数量,来自现实世界的数据查询次数等。这些数据指标将成为判断 IoTeX 未来发展势能的重要风向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