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WA(Real World Asset)之再讨论

RWA已然成为为2023年Crypto世界最火的几个词之一,然而对它的范围,其实是众说纷纭。有的投资人认为可以通过合规的交易所(比如DigiFT)去购买美国国债、银行CoCO债、股票等,这种RWA的形式对Crypto世界的“新钱富人”应该蛮有吸引力的。有的一直强调“硬连接”的能力,认为RWA本质是现实世界资产在链上映射,由此提到房产什么其实也是很好的资产。

我对这种观点持保留态度,其实在18 19年时候,这种标品资产或者地产资产就已经有机构尝试了,但由于没有合规交易所,没有流量性,引不来活水,且币圈的老韭菜们也看不上这点收益。现在随着合规交易所的成立,且美债收益屡创新高,又一次“旧瓶装新酒”。但现实世界中单个品种差异巨大、交易登记乃至处置流程复杂,并不合适做为链上RWA的交易品种,或者说做链上的映射对现实世界并没有太大帮助。如果你非要说能增加流动性,其实当年深圳炒房用“深房理”的模式,借人头降门槛玩到飞起,不过立马被监管锤爆,毕竟一线城市房地产还是管控严格的行业。总之这个细分资产市场,用链的方式看不出特别的优势。

而嫁接现实金融市场的RWA资产,的确打通了Crypto世界与现实世界金融交易的连接,特别是根据BCG和ADDX的研究,全球非流动性资产的代币化能产生16万亿美金规模的市场,这将接近2030年全球GDP的10%。目前Crypto世界的总体市值约1.5万亿USD的现实,而美债全球30万亿USD规模,规模差距之大,似乎并不太能提供多大流动性,路漫漫也。

那什么才会是理想的RWA Asset呢?我觉得他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最好是数字原生的。我们刚才谈到的那些资产,是现实世界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过多年发展沉淀下来的,已经是现实世界的基石,存在一整套完备可行的生成、流转、确权模式了。而所谓数字原生,就是这种资产离开了数字化就无法成立和确权,比如对个人浏览留痕数据的所有、对网络算力的贡献度、对网络支撑能力的贡献度,这些必须是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才能获得。这种数字化的贡献衡量手段,可以是比特世界的电子态,也可以是通过物联网IoT设备从现实世界采集。比如Filecoin的存储能力是参与者在比特世界的能力贡献,而Arkreen的数据能力是基于绿电发电、电容储能这些现实世界物件的能力贡献。

条件二是最好是这种资产存在多方协同的需要,在不同参与方之间流转并能产生价值,且随着参与方的增加和多次的调用,整个网络价值是增加的。如果说条件一是RWA的概念成立的原因,那条件二则是这种资产价值的锚点。拿Helium举例,当更多的人使用你提供的网络服务能力并为之付费,你前期的投入就会越容易回收并增值。这种网络的服务内容,除了单纯的网络本身具备的能力,比如通讯、存储能力,还包括基于网络数据变现的能力,包括基于绿电发电能力而产生的绿证(Renewable Energy Certificate),VPP公司基于对聚合储能数据的调度而支付的费用(这些是Arkreen网络的能力)。这些能力在隐私计算和可信多方验证的保护下,可以发挥出非常大的价值和功效。

全球大企业或者主权国家目前受困于后Covid-19时代投资能力不振和地缘政治的波诡云谲,对基础设施建设都更加谨慎。而从底层发起,调动个人兴趣来组建并将贡献转化为token的DePIN模式,为基础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唯有新的东西才是有价值的。所以,我真正看好的RWA项目,不是什么基于CBDC数字化主权货币加速带来的红利,也不是伴随DeFi收益下降美债收益飙升,Web3世界不得不做的妥协。它应该是可以拥有原生态的数字基因,并真实存在多方流转和应用诉求的项目,这才会是真的望众所归,是我们寻找的虚拟资产的圣杯了。

3 Likes

Thanks for the interesting review